核心特征:市民文化兴起,戏曲与说唱音乐主导
宋代(960–1279年):词乐: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留存宋代词乐谱。瓦舍勾栏:民间说唱如鼓子词、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1271–1368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结构,代表剧目《窦娥冤》《汉宫秋》。南北曲分化:北曲豪放(七声音阶),南曲婉约(五声音阶)。乐器革新:三弦、胡琴类乐器普及,为戏曲伴奏奠基。戏曲发展:四大声腔:昆山腔(水磨调)、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京剧形成:徽班进京(1790年)后融合汉调、昆曲、秦腔。器乐成就:古琴流派:广陵派《平沙落雁》、虞山派《潇湘水云》。琵琶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描绘战争场景。乐律研究: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早欧洲50年),著《律学新说》。这一体系不仅塑造了东亚音乐文化圈,更为当代全球音乐创作提供灵感源泉,如坂本龙一、马友友等均从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