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演唱会

独来独往的人,不是兽,就是神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离群索居者,若非神明,即为野兽。”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极度渴望社交,每天迎来送往。有人深居简出,宁愿与猫狗为伴,也不愿意跟人打交道。

后来我发现,但凡有所成就的,都是那些平时不善交际、独来独往的人。

01

不是没有社交的能力,而是没有逢场作戏的兴趣。

大家发现没有,社交场上有个非常神奇的现象:

两个人的时候就说真心话,三个人的时候就说场面话,四个人以上简直就是鬼话连篇。

大部分的社交,其实都是逢场作戏。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当着你面,讲着捧高赞美的话语,背地里却恨不得捅你一刀。

它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并非本意的事。

你去参加高端局,饭局表面上是热闹的,但其实是某些人的专场。

你也许就是一个“跑腿的”,别人还嫌弃你动作不麻利。

你也许是一个凑数的,多你一个人,还有人嫌弃你碍手碍脚。

所有人嘴里说的都是场面话,给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捧臭脚。

从来没有人真正记住你,更不会有人在饭局之后还会继续关注你。

如果你是一个有用之人,你就成了被“阿谀奉承”的对象,大家说一些虚伪的话来讨好你。

所有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人声鼎沸,处处都是巴结的声音,处处都是恭维的言语。

不同层次的人,参加酒场饭局,面对着不同的待遇。

人际关系讲究的,始终是实力、利益。

你有本事,别人就奉承你。你没有本事,别人就看不起你。

正如《增广贤文》所言:“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聚会上,人们只会给有钱人敬酒,而不会给穷人敬酒,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真正的强者,都是沉默的。

他们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逢场作戏的兴趣。

虚假的推杯换盏,不如真实的自我独处。

与其跟外人逢场作戏,不如回归到自我的天地当中,过真真实实的生活。

独来独往的人,看似很孤独,但其实他们内心丰富,根本不害怕一个人独处,甚至非常享受这种清静。

02

生命无需过多陪衬,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热衷呼朋唤友,特别喜欢迎来送往。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世界里就塞满了人。

可如果你把错误的人请进了自己的生命里,是对你生命的损耗。

让你用在自己身上的时间,变少了;让你用来提升自己价值的时间,不够用了。

胡适刚到上海的那几年,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他结识了一群酒肉朋友。

在狐朋狗友的带领下,不到两个月时间,从打牌到喝酒,他一步步全都学会了。

从前爱读书的他,不再研究学问,大部分时间都和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牌。

看着胡适一天天沉沦下去,他的两位好友心急如焚。

好友王云武好言相劝,希望他能迁居重新开始,随后还推荐他去教授国文。

同乡许怡荪更是苦口婆心,帮助他改掉坏习惯,让他安心复习,迎接考试。

就这样,胡适逃离原来的圈子,开始独来独往,潜心钻研学问,成了一代大家。

到了一定年龄,请务必收起你的人情世故,凉薄一点,冷漠一些。

人活到极致,不是一味地走入喧嚣,更不是将太多的人请进生命里。

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有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与孤独和平相处。

荣格说过: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与其盲目去迎合别人,扩大社交圈,不如一个人默默前行,提升价值。

宁可孤独,也不违心,这才是余生最好的活法。

03

当一个人选择独来独往,意味着他成熟了。

有太多的人,也交了一群朋友,但走到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人独来独往。

不是他没有朋友,也不是他融不进别的圈子,而是选择退出所有的圈子。

比起花时间和一群人闲聊,喝酒,吃饭,玩耍,他宁愿选择一个人待着。

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人小酌一杯;烦闷的时候,一个人出去走走;空闲的时候,一个人去电影院坐坐。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害怕孤独,独来独往也能从容淡定,说明你真正成熟了。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讲到,他有个作家朋友,总是独来独往。

看到他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样子,贾平凹很是心疼,上前安慰他。

结果对方扭头就走,临走前扔下一句:我并不孤独。

多年后,这位作家的新书成了畅销书,人也越活越精神。

贾平凹终于明白:

“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妒忌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

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超赶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崇拜,尊你是神圣。”

当一个人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不喜热闹,那么就要恭喜了,这就是高贵的开始。

不要因为没有人联系你,认同你,就感到失落,认为人生失败。

相反,你应该为自己拥有宁静的独处时光而感到欣喜,并与孤独为伴,去发现更好的自己。

音乐诗人李健更多时候喜静,不喜欢社交应酬。

他热爱读书,研究马尔克斯、村上春树、木心,让自己在书海遨游,吸收知识;

他酷爱古典音乐,认为那是所有音乐的一个源泉,每天听的音乐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乐…

李健曾在采访中解释说:

“时间就那么少,你会被很多东西消耗掉。晚上如果我弹琴或是唱歌,可能就会有灵感,这可能就是好作品的雏形。

但如果今晚出去吃饭,那你可能就会错过机会。”

那些选择独来独往的人,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一个人不惧孤独,不必在意别人眼光,善于在独处中修炼自己,那一刻就是他成熟的开始。

那些捱过孤独,熬过寂寞的人,终将会以一种更高级的姿态,迈向人生的舞台。

周国平在《独处是一种能力》中写到寂寞的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寂寞,安心建立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等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诱发出关于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你把时间放在各种聚会上,成就了声色犬马;你把时间放在自己的身上,成就了对自己的洞察和对世界的理解。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独来独往的人。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清醒的人,是那个一早就选择独来独往的人。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标签: 李健 古典音乐 胡适 贾平凹 王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