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演唱会

从音乐公司高管“出逃”去大理后,她决定为艺术管理的学生们入行做点什么|职业成长记

她是从死神指缝中数次溜走的农村姑娘,也是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人类学班级垫底“硬肝”到高分毕业的留学生;她是在音乐产业里摸爬滚打的“全能战士”,也是毅然抛却高管头衔与高薪光环的“出逃者”。

多年来,唐漓江扎根在音乐行业,游走在多重身份之间,音乐策划人、经纪人、项目经理、高校导师……这些光鲜的身份背后,是她与自我的漫长博弈。生活的齿轮无情地转动,焦虑与“牛马”般的束缚感如潮水般不断袭来。然而,正是这些困境,加速了她灵魂觉醒的进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想要的是什么?”这个追问如同一颗种子,在她心中反复生根发芽,最终冲破了量变的临界点,引领她走向了新的方向。

疫情期间,唐漓江选择放弃一切,走向大理的苍山洱海定居,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湖边小屋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50%工作,50%生活,她种菜、制茶、策划音乐节,还成功孵化了幕后新人培养平台“幕后蜂巢”,选择用实战型教学为行业培养输送“全能型幕后人才”。

以下来自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与行业人士唐漓江的访谈口述。

命大的农村姑娘考上了伦敦的研究生?

熟知我的人,都会说我是一个命特别大的人。

我出生在烟花之乡湖南浏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跟那个年代成长的所有乡下小孩一样,我的爸爸妈妈不是在城里打工,就是在做生意挣钱养家。

我和妹妹在乡下奶奶家粗糙养大。所谓粗糙,真不是什么贬义词,纯粹就事论事,如果你听说过我从小到现在的很多次濒死经历,你可能会说,are you kidding me?吃蚊子药中毒、煤气中毒、掉到水井里差点被淹死、开水烫全身、从半山腰的悬崖边被竹笋拔下去、被砖块打掉鼻子、四肢都光荣的断过,这些听起来很天方夜谭的故事,都是伴随着我的成长一笔一画留在我人生画布上的印记。

放养,是我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只要你能读,砸锅卖铁读到博士我也会缴供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就去广东的工厂打工去,就如同周边大部分同龄人的命运一样。

为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从小就很独立自主,学会了为自己筹谋。成绩好是必须的,Plan B的艺术生考学也不能少,毕竟从小受爱唱歌的爸爸影响,我也养成了一些音乐舞蹈细胞。按照当时的升学率,只有全年级前30来名可以考上高中,继续升学。也正是这个Plan B规划,让我从高中时期就进入了一中艺校就学,从此走上了音乐艺术这条不归路。

暨我轰轰烈烈的成长史之后,我的升学史也给当地的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小长大的村庄

高中考了一中艺校之后,我在舞蹈、声乐、古筝等一年换一个专业的刺激尝试下,终于在高三即将高考这年发现了适合我的天选专业”音乐学”,因为学得太晚,老师建议我降级重学或者没考好复读再考,结果出人意料,我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考进了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在校期间,我受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过博士后的导师影响,有了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最终经过几年的英语和专业的努力学习,我成为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

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我成为了少有的能够去海外留学的存在。我的妹妹也在同一年考到了武汉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到现在,我都能清晰的记得爸爸妈妈因为我们的升学宴请了几十桌亲朋好友,在台上兴高采烈发言的模样。

旺盛的生命力、乐观、独立、活泼、能死磕都是我的代名词,有朋友评价说,把我扔到非洲或者南极,都不担心我会活不下去,因为我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早年留学-soas选出的音乐系团队去womad音乐节合照

在申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签证和语言课时间差的问题,为了保险起见,留学机构建议我放弃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选择另外三个给我发了offer的学校,虽然学校也都很好,但是亚非是全球我想学的专业最好的学校之一,在留学机构都尝试无果并且放弃后,我硬是通过多次给系里老师写邮件的方式帮自己多争取出来一个月的时间,最终顺利去往了心仪的学校。

当然,留学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

来伦敦后,我才发现自己是班里极少数的纯小白,身边的同学不乏有钢琴家、大学教授、更甚有连续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攻读下多个学位的资深“读书人”。他们都是工作过后发觉自己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再去进一步进修,不像国内很多人考研是为了拿学位找工作而读。

从第一学期跟不上班的班级垫底小白,到后面越挫越勇,凭借着一贯死磕精神继续硬肝到底,经过四个学期的持续训练和迭代,最终我的毕业论文竟然获得了和昔日班内第一名一样的高分,后续机缘巧合下我的论文甚至还被德国的学术机构收录出版了。

音乐人类学读研时期,毕业论文被德国一学术机构收录发表

成为音乐策划人的梦想

音乐人类学是一个偏学术研究型的专业,照说我应该继续读博然后去大学任教,但是我却偏偏想进入音乐艺术行业工作。

音乐学和音乐人类学的教学大多聚焦于音乐的历史,而我真正好奇的,是当下时代的音乐如何发展,以及音乐产业正在发生怎样的变革。我偏E人的个性,也不是很爱做研究那么I的事。

这个时候,就有点讨厌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自己了,接受了那么多年的音乐教育,却对现实的就业市场一无所知,这种脱节让我对找工作毫无头绪。

为了明确目标,我沉下心来分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兴趣点:“学习音乐多年,在海外留学英语流畅,擅长并喜欢与人交流”,然后反向定位,锁定了“海内外音乐艺术交流”相关的公司作为突破口。最终找到一家头部国际演出代理公司投递了简历。就这样获得了我的第一次面试机会,并成功拿下。

虽然最终因为家庭突发原因没有去成,但是这个艰难的找工作过程,也为我未来的创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早年第一份工作-上海世界音乐季时期,与合作的恒哈图乐队和乌仁娜老师工作合影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上海世界音乐季的制作人,负责策划每年世界音乐季的演出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邀请合适的音乐人来华演出,还有各种合约签订,签证报批,机酒差旅、设备对接之类的问题。我是通过一位做世界音乐的穆谦师兄介绍获得的与杨总面试的机会,岗位与我所学的专业可以说是相当匹配了。这个工作给我最大的锻炼,就是“自驱力”。

我作为一个行业小白,本来等着前辈边带边教,谁知刚刚入职,前辈就因为家里原因离职了,于是我开始在其他部门同事的帮助下自我摸索学习。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地做完了好几届世界音乐季的内容。后来回想一下,未来做的每一份工作,这份自驱力,都帮我克服了新的困难。

上海世界音乐季的工作带给我的第二个礼物,是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成为一名独立音乐策划人

刚入行的时候我是迷茫的,在对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很难清晰定位未来想做什么。故事的转变发生在一个挪威的音乐策划人身上。当时这位挪威策划人请我们公司帮他联系了几位国内的传统乐器演奏者和杂技演奏者,他要带他们到挪威的中小学和不同的演出场所去巡演。

很奇怪的是,别人找的都是成熟的团体,而他要求我们帮他找的是单个音乐人,一个吹竹笛的,一个弹柳琴的,一个敲中国大鼓的,一个玩杂耍的,时间太久远具体演奏哪些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让我清晰记住的是,这些在我看来本该平平无奇的搭配,通过他的策划,彷佛注入了魔法,点石成金,像山水画一般寥寥几笔却呈现出无远弗届的效果,让千里之外的异国孩童们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音乐会的主题、音乐人的站位、灯光的设置、舞美的布置、中国大鼓后面的红色故宫大门屏幕,每一个元素都变成了音乐会的一部分,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上海世界音乐季时期,与阿塞拜疆音乐人的工作合影

突然,我就好像沉睡的人被点醒了一样,当即就有了个念头:我也要变成像他这样能点石成金的音乐策划人。于是未来的每一次工作跳槽,我都会以是否能让我离成为一名音乐策划人更近为选择标准。

音乐策划人需要的能力是全能的,不仅仅需要脑洞大开的创意,还需要对市场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才能做出可落地的好策划。

于是,这十几年间,我在摩登天空做过摇滚音乐进剧场系列项目的项目经理,挑战3个月执行落地10场剧场音乐会,体验剧场租赁、企划摇滚音乐进剧场的音乐会内容、10场演出报批报备、宣传 推广、售票、音响灯光舞美制作、吃住行等后勤安排的所有流程,了解演出落地前前后后的全环节;做过经纪人,签约海内外的优秀音乐人,给他们做艺人企划、策划包装、营销商务、合同法务、财务报税等等工作;做过国际演出代理公司闻铭雅尔项目经理商务经理,去海外以及线上寻找可引进项目,国际商务洽谈和咨询,将引进演出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剧院,跟进演出的落地执行,为剧院策划开放日/工作坊等艺术普及项目;策划和统筹落地国内首个大型亲子音乐节小草莓亲子音乐节,从策划一个全新的亲子音乐节内容、到拟定阵容、艺人邀约、场地规划、团队分工管理等等,实战学会如何统筹一场大型活动落地;也参与组织过国际会议论坛、公共艺文类乡村振兴项目等等,还在大学里面兼职任教艺术管理

闻铭雅尔巡演时期,在美国电光火线剧团工作坊的台上担任翻译主持

从业以来,我在制作人、项目经理、经纪人、策划人、老师等多个角色跳转,跨足不同的音乐艺术领域,常常一年到头,国内和海外出差连轴转,我离当初的的独立音乐策划人的梦想好像越来越近,但又感觉越来越远。

回首往事,每每推进完成公司的新项目时,我确实会短暂地感到有成就感。但也有些时候,当演出结束,大家在热热闹闹举杯庆祝的时候,我要么是被场地方追着去清理垃圾,要么就是直接病倒被拉去急诊,然后很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与循环。

随着工作履历的增加,虽然薪资、职位、经验、人脉在增长,但是我越来越感受不到当初那个鲜活独立有着自己梦想的自我,只看到一个附庸在各种不同项目里面周而复始为了完成任务被不断内耗的像个工具人的我。

当我意识到活泼开朗的我开始出现焦虑症症状,当我发现当初那个认为与人交流是我的强项,现在却不断被同事质疑情商低时,当我越来越不喜欢我自己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自我”之于我的重要性。我不希望继续被职场当牛马规训,于是我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重新审视我的需求,思考一下,我到底是谁,我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摩登天空时期,在年会上荣获了排除万难的“百折不挠奖”

人生使命的Calling

觉醒的灵魂告诉我,是时候给自己放个假了。

回归到那个热爱生活热爱旅行的我,出离工作狂社畜模式,离职开启了我的流浪旅居生涯,这个决定震惊了周边的所有亲朋好友。后面有朋友问我,你已经在这么大的公司做到了高管,薪资待遇也很高,为什么能够那么果断的说离职就离职呢?我想了想说,因为我足够自信,知道不管再找工作或者自己做,我都可以做得很好,同时也因为我一人吃饱全家暖,没有车贷房贷没有老公没有孩子,一身轻。

离职后,走上了向往已久的318川藏线,报名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苍山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去黔东南给侗族大歌做策展。三江源的牧民和牛羊、苍山上的云雾和草木、侗族村寨里的古老儿歌,都在滋养着我的身心,疗愈着有点破碎麻木的我。我的世界不再只围绕音乐圈转,一下子就变大变宽广了。然后我发现,这几个月的自由体验,让我再也回不到大都市社畜的生活了。

黔东南侗族大歌采风合影

我需要一种新的符合我想要的五五分(50%工作,50%生活)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决定从北京搬到大理,成为了一个新大理移民。

选择大理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这里经常蓝天白云,还有苍山洱海这些治愈人的自然美景,并且这里有包容的白族人和全球聚居的各类自由的灵魂,文化和活动都很丰富。另外,在这里生活,性价比极高,我在苍山自然保护中心做义工的时候,那里的民宿管家是一个还俗了的出家人,他跟我讲述了他每月500块在大理低成本低要求高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于是我发现生活中不止有一种苟且,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找到自我最自洽的方式。

我很幸运的拥有一间大理“瓦尔登湖畔”的湖边小屋,在疫情期间,以800元一个月,水电网全含的极优惠房租将它租了下来。位置中心,周边环境清幽,门前有碧波荡漾的湖景,门后有大片绿地让我种花种菜,还有流浪的猫猫狗狗选择在我们这里安窝。

我的大理瓦尔登湖小屋

比起北京三四千一个月的小小合租房,我的生活品质实现了高性价比的飞跃。低成本的生活给了我缓冲的空间,在躺平的同时,闲不住的我开始接各种工作挣钱。

作为一名独立音乐策划人,给各种大小活动做做策划和统筹,也给独立音乐人做经纪人,还在大学兼职教书。并且与兴趣相投的朋友们一起采茶制茶、做面包窑、种种菜了解有机农业、给Web 3圈子和数字游民社群做做线下活动等等。大理的朋友们经常说我把北京的节奏带到了大理,戏称我为大理的卷王。

辞职搬到大理后,我的焦虑症并没有被治愈,甚至在疫情期间患上了轻微的飞机恐惧症。很多身心的问题,并不是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地域就可以被改变的。但好在我是一个很会内观自我的人。在这样的gap year里,我会不停的问自己,让我焦虑的底层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我发现,比起挣很多的钱或者掌握多大的权利,更能打动我的是生命的意义,个人的价值,以及我的努力和付出可以被人看见。我这个阶段做的这些零散的工作,其实本质上还是在围着他人转,还是被他人的需求和想法所左右,并没有聚焦到一个自我内核的事情上。以及作为自由职业者,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工作收入不稳定,公私时间很难区分开等问题,其实我一直觉得做自由职业者要承受的压力和调节的心境,是比普通上班族要高很多的。

这些内观思考会不断地指引我做出新的决策,走向我想走的路。有的时候,退一步开阔天空,所以我现在也会经常劝解刚离职的朋友们,不要急于马上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真实需求,再往前走,会让你避免走一些重复的弯路。

日常在后院种菜

我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下一步发展,不想重复过去的工作,而是选择一条更像“个人创业”的新路径。与其在拥挤的红海市场里竞争,我更愿意探索那些还不够被关注、但有实际需求的领域。

从2020年起,我在武汉音乐学院担任艺术管理外聘教师,最忙时一周教七门课,内容涵盖音乐产业、艺术营销、剧院管理、演出策划等,全部基于我多年实战经验亲自备课而成。我坚持布置大量调研与策划作业,帮助学生建立对行业的真实认知,深受学生喜爱,也曾被评为“我心中的好老师”。

我也很享受这种教学倒逼学习的状态:泡在资料堆里猛做功课,整合经验、调研中外行业趋势,这种沉浸感常让我感到充实平静。除了高校授课,我也为剧院和公司授课,发现行业对有实战经验、懂教育的人才有着真实需求。

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音乐厅,分享《剧院管理现状分析》讲座

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十几年前我求职时遇到的问题,如今依然存在:行业缺人,学生迷茫,野生音乐人与专业幕后难以对接——那为什么不试着做一个解决这些痛点的平台呢?在大家都在关注“台前”的同时,我希望可以给“幕后”一些关怀,以实战型教学的方法论,培养更多领袖型全能幕后人才,输送到行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能打通新人求职的一些壁垒,为他们提供职业咨询规划,为幕后人才创造一个人才库基地,就像音乐界的58同城和音乐界的探探一样,给台前幕后提供一个链接的通道。

不求一蹴而就,至少可以为行业激起一点涟漪。

于是,在一次为期半年的社会艺术实践课上,我带着一群武音学生,一起创建了「幕后蜂巢」。

大学网课时期,学生为我亲手画的画

幕后蜂巢&唐老师

「幕后蜂巢」顾名思义是聚焦在幕后领域的培养孵化。为想要进入音乐艺术领域的幕后人才提供行业知识普及、培养孵化、行业链接、台前幕后互助、集体协作实战等功能。在这里,我们设置了“行业说”、“新人说”、“实践榜”三个板块。

“行业说”邀请行业内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为幕后新人普及行业知识与工作经验;“新人说”则是让有意从事艺术管理、音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新人,分享他们曾参与或策划过的项目,借此向行业展示自己的作品集;“实践榜”则整合了各种实践机会和行业链接,帮助新人们积累实操经验。按照我们的设想,平台就像一个游戏闯关系统,在“幕后蜂巢”的新手村里,幕后新人们可以先在“行业说”中学习知识,再通过“新人说”展示自我,最终在“实践榜”中积累实战经验,一步步通关成长。未来也会持续有一些幕后领域专项教育的产品陆续推出。

「幕后蜂巢」平台发布第一期内容的封面

邀请学生共建者参与共创幕后蜂巢平台的想法,是受到我2022年做「瓦猫之夏·大理Web3街会」运作流程的影响。

作为活动的总统筹,我亲历了“瓦猫之夏”这场去中心化大会从无到有的过程:不到一个月,我们从零预算到筹得百万级赞助,从没有团队到吸引了将近300位自愿参与、主动付出的共建者,活动票也从担心卖不出去变成一票难求。这种非常规的协作模式虽然过程也不轻松,但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即使是在不确定和混乱中,大家仍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段经历也成为“幕后蜂巢”诞生的土壤。学生们获得了真正上手的机会,而我,也在打磨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方法论。

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很多项目中付出过大量心力,却常常像个透明人没有留下痕迹。“署名”的意义,是一种对参与者劳动的基本尊重。所以共创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每一个参与者、每一个受访者、每一个幕后参与者的名字写出来,真实记录他们的工作呈现,希望大家都能被看到。

与「幕后蜂巢」平台最早期的核心共建者小伙伴们的合影

目前为止,我们较为成功的一次实践案例,是「野蜂计划·2024野生音乐人进击剧场」。

这个项目源于我对身边音乐人与幕后新人的观察:有不少野生音乐人缺少团队支持,而不少想入行的幕后新人也找不到实践机会。于是我们发起了一次“双向互助”计划,全球范围内招募了35位想进入音乐艺术行业的幕后新人,为我们最终筛选出的16组风格各异的音乐人提供剧场演出支持。

从音乐人挖掘、企划包装,到演出落地的策划执行、宣传推广,甚至是与剧院的商务洽谈,所有工作都由幕后新人在我的教学带领下分工完成。项目最终落地了超50场音乐会和活动,走进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走进了阿那亚和天目里,走进了江苏大剧院、杭州金沙湖大剧院等全国各大剧院,走进了苏州本色美术馆、深圳低碳艺术荟等等不同的场域,在各省市遍地开花。

虽然过程并不百分百完美,但确实也收获了许多来自行业朋友的肯定,也让参与的新人得到了真实的成长与反馈。我们通过这样的实战项目,探索了全能型幕后人的培养方式,也帮助了更多幕后人才接触到进入行业的通道。

野蜂计划 最终入选的19组野生音乐人

最终企划出来的16个剧场音乐会方案

野蜂计划 巡演落地-鲸鱼马戏团 苏州狮山大剧院结束 工作人员合照

就这样,在2023年与学生们创立的一个平台,在2024年迎来了一个升级,实现了品牌推广和盈利的双目的。我也因此被邀请参与了很多行业和高校的活动分享。感恩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的幕后人和音乐人以及所有邀请我们支持我们的合作方们。

今年我依然在尝试新的内容,在往在线课程和职业规划咨询等方向发展。

创业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情,搁以前我都是嘴硬的跟朋友们说,我这辈子绝对不会创业,绝不会像我的前任老板们那样去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是, 命运就是这么奇特,总是会顺势而为,在不经意间就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不经意间,我就从唐漓江变成了唐老师。

受邀主持音乐财经论坛

受邀参加母校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优秀系友分享

幕后人才培养孵化这件事情是我会一直持续往后做的事情。

我也希望未来我可以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幕后同行们跟我一起做这件事情,想到有更多有情怀有能力又专业的小伙伴们可以在未来进入到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去发光发亮,影响他人,创造更多美好的音乐艺术瞬间,就会让我非常的兴奋和自豪。

当然前提是我要研发出更多好的产品,实现平台模式的商业化,可持续长远的往前走。我不知道我能走多远,可以有多成功,但是我知道我会一直内观自我,外观市场。用我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变成我越来越喜欢的唐漓江。

坚持初心,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追求五五分的生活方式,种菜旅行探索世界,做一个既有事业梦想也生活滋润的个人IP的唐漓江。见证自我的深根发芽,从小树苗变成大树,滋养自我,开花结果,也可以让其他人来我的树下乘凉躲雨。

这些年,无论是作为打工人还是自己找活干去养活自己的自由职业者,在行业里我领悟到最深刻的一课,不是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升职加薪获得多高的职位,也不是如何策划爆款演出,而是看清了光鲜的Title,无法填满自我灵魂的裂缝,外界的好与坏的声音也治不好自身的迷茫。觉醒也不是一瞬间的顿悟,而是无数次在“外界期待”和“自我需求”之间拉扯后的清醒。所有你愿为之爆肝的事,那些最忠于你内心需要的事,都会成为你起点、道路与归途。

工作完,和好友们一起玩耍共创的合影

口述:唐漓江 / 编辑:董露茜

排版:河清 / 审核:容容

阅读往期热文

【音乐版权】版权估值暴跌;索尼音乐收购迈克尔·杰克逊曲库50%的股份;曲库生意降温;从22倍到30倍的NPS,战略性曲库依然值钱;Spotify版税支付模式;2023年,Spotify付给独立厂牌和版权代理商45亿美元;增长焦虑和零和游戏;IMPF报告:独立音乐公司占全球音乐版权市场的27.1%;霉霉为什么会回归TikTok?TikTok与环球音乐的“宿命对决”;华纳音乐正式提交对Believe的竞购;曲库买卖中的私募浪潮

【音乐平台】TME转型的关键之年;让音乐成为情绪价值核心驱动力;2023年网易云音乐终于盈利了;套现1.188亿美元股票后,Spotify的裁员比预期更具破坏性;独立音乐在Spotify上创造了近45亿美元的收入;平台播放量为0的歌曲量十年涨了11倍

【现场音乐】“老钱之城”利好演出经济;大IP竞争从城市升级到国家层面;五一档期23个音乐节观察:谁接住了这“泼天富贵”?延期与火热并行,斑马音乐节的IP之争;票房竞争最残酷的一年;小鹿角智库《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浙江、山东、广东,谁是年度TOP十大音乐节之省?《揭秘全世界最赚钱的音乐节IP:科切拉案例研究》;秋冬演唱会流量观察:港台歌手疯狂下沉、内地顶流崛起、流量爱豆走向衰落

【音乐营销】音乐传播不靠刷量,而应追求真实的影响力;抛弃泛流量,品牌主涌入音乐行业造场景寻求“长效卡位”;品牌型音乐节如何打造“在场营销”?疗愈消费快速增长:音乐疗愈与音乐治疗主题观察;回归线下,释放营销新增量;音乐氛围感和心智种草;小鹿角智库《中国音乐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音乐科技】从物理学到AIGC,Suno出现后做音乐还有前途吗?从临时权利到AIGC衍生权利,音乐行业正临近转折点;大语言模型成本高昂,技术“共情力”如何改善平台收入和用户体验?这份可能是迄今最全的AI研究报告揭示了什么?谷歌发布音乐生成式AI模型MusicLM既令人印象深刻,又令人恐惧;超过200名艺术家联名敦促科技平台:停止贬低音乐价值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客服/

标签: 音乐 艺术 大理 高管 公司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