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演唱会

坂本龙一:八大山人的画为我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灵感

发布时间:2025-05-12 11:00:56  浏览量:4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册》

编者按:有人说,世上只有两种人,爱坂本龙一的,和不认识他的。作为顶级作曲家,坂本龙一的音乐被誉为 “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艺术。”

2023年他去世后,这份书单经校验出版,名为 《阅读不息》。这本书,收录了坂本龙一最爱的36篇阅读随笔。有罗伯特·布列松的小说、夏目漱石的散文、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八大山人的书画……内容不拘一格,涵盖小说、艺术、政治、化学乃至生命科学。

在书里,坂本专门写了一篇《八大山人》,并坦言自己从画作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画作中的留白,刚好对应起乐曲中的间奏,给人营造出无限的余味。

坂本说:“读好的文章,和吃美味很相似,遇到美味想一直吃下去,看到好书也想要一直读下去。”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册》

文/坂本龙一

以前我不喜欢书画古董,一直觉得那是富贵闲人花费闲暇和金钱去追求的东西。直到后来有一次,我通过李禹焕先生的书了解到了八大山人。我负责原声音乐制作的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描绘的是中华帝国从明朝向清朝转变的时期,而八大山人正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由于汉族建立的明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的统治阶层分属不同民族,因此语言和风俗也有差异。据说在朝代更替时,不仅皇位继承人及其家族会遭到当政者的大量屠杀,连带传承文化和风俗的知识分子也会受到牵连。明朝的皇室后裔八大山人为了躲避清朝朝廷的追捕,不得不隐姓埋名,过起了漫长的逃亡生活。这也是山人的生卒年月存在许多谜团的原因。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册》

为了生存,他被迫不断更换自己的名字,据说他的书画签名因此多达40余种。但即便是逃到乡下,天才的名声也很快泄露,富商们纷纷前来求购书画,这导致清朝官员也知晓了他的行踪,迫使他不得不再次改变居所。从大约20岁时开始逃亡,直到快80岁,他便是在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作品。

八大山人吸引我的是其画作中极致的抽象性。大胆的留白和空间、细腻的线条、有限的色彩——八大山人的画为我此刻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灵感。不是填满留白,而是充分地利用空间,抑或是间隙与沉默。如音色变化般的墨色浓淡,树枝、树叶的形态,及至绝非凭借几何学的计算所能够得出的笔触,都让我对他作品的抽象性感到大开眼界。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册》

自从接触到八大山人以后,我便对中国的书画产生了兴趣,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怀疑是否还有别人达到了这等程度的极简主义。中国有一个词叫“笔简形具”,即“笔法简洁而形态完备”,有人说这就是中国书画的理想状态。八大山人应该就是达到了这种“笔简形具”境界的人之一吧。他躲避清朝朝廷的追捕,隐居山中,时而化身僧侣,时而化身道士,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名字,达到“笔简形具”的境界。这无疑是对清朝的强烈恨意所转化而来的强大能量。然而,这非比寻常的能量究竟是如何化为那终极的极简主义的呢?我想山人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是外人难以揣测的。

我有些向往山人的生活。住在破旧的寺院中,生活贫困,对穿着不拘小节,喜欢喝酒,是像武侠电影中的道士那样的存在。他经历了严酷的人生,一直保持着坚定的意志,为了达到极致的境界而竭尽全力。我不想轻率地使用像“共鸣”这样的词,但我真的非常希望自己也能保持那种不屈的信念。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册》

说起破旧的寺院,我会想到白南准的家。我30多岁的时候,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第一次访问了他位于纽约索霍(Soho)区默瑟街的现在依旧在使用的工作室。工作室在建筑物的顶层,屋顶上有一个大洞。洗手间是露天的,只有透明的塑料薄膜围绕着那个区域。适逢雪花从天花板的洞中飘下,我们看着这样的景象,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我想白南准是现代的道家艺术家。道教是一种利用自然的神秘力量,探索自然的奥秘,近似万物有灵论的宗教。我想白南准在创作以科技为基础的影像艺术作品的同时,一直保持着非常具有欧亚大陆特色的道教精神。

当我思考八大山人的生存之道时,我是通过白南准和李先生来考虑的。我感觉到他们有种共通之处——那似乎是一种道教的感性,但不知为何它却没有在日本扎根。(2018年11月号)

——摘自坂本龙一《阅读不息》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

标签: 音乐创作 灵感 坂本龙一 白南准 八大山人
sitemap